義美到底做了什麼?五大堅持高志明為食安而戰

義美到底做了什麼?五大堅持高志明為食安而戰

他經營的義美,是婉君們吆喝「一起用新台幣讓它下架」;他捍衛食安,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口中的「現代俠客」;他的經營哲學,是公衛學者吳焜裕首屈一指,有前瞻性眼光的台灣企業家;他堅持做對的事,偏執狂的程度,他的朋友、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稱有點「白目」。他的直白,還曾调侃自己「我可能也是亞斯伯格症」。 義美擁有兩千多種的產品品項,歷經台灣數次重大食安事件,似乎都不受影響,網軍們形容義美「為了省錢不加化學添加劑」、「商品保存能力太差」、「長期服用降低洗腎機率導致醫院裁員」這些反諷的字眼,凸顯義美是台灣食品業的清流。 過去,義美總經理高志明為食安直言無諱,不擔心槓上政府;現在,高志明出書,教育民眾,宣導食品安全。以食安為己任,為食安撥亂反正的高志明,他要強調的是「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 高志明多年來堅持做自己的個性,帶領義美走上一條孤獨的路,在業界有「獨行俠」的稱號。 他坦言一路走來「很辛苦」,從嚴格把關上游原料的供應,堅持不以低成本、低價原料換取低價競銷,讓義美開拓市場更艱辛,也吃盡苦頭,如今,義美被網友封為食品界「最後的良心」,在台灣食品界撐起一片天。 做餅是良心事業 匾額刻有「做餅是良心事業」斗大的字體掛於工廠的牆上,這句話直接道出企業良心,才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把關者。 從台北大稻埕發跡,高志明的祖父高番王創立義美食品,高番王過世後,由十六歲的高騰蛟接手,高騰蛟是工作狂,從原本小型的食品店,逐步將義美擴展成全國性的事業體,為義美打出知名度,也奠定義美食品的文化。 朋友眼中的高志明與他的父親高騰蛟很像,兩者都有著對抗與堅定的精神,兩個都是工作狂,關注社會議題,更願意挺身捍衛理念。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在食品界中,高志明熱衷社會運動,更是環保、公共議題的倡議者,至今堅守台灣在地味的傳統食品,這樣用心又用力的老闆,讓義美員工都繃超緊。 台灣食安風暴以來,高志明一開砲就佔據媒體版面,他給外界的印象如同父親 高騰蛟,當年高騰蛟為爭取砂糖自由進口,多次與台糖對立開罵,「高大砲」的稱號不脛而走。不過,高志明並非只是愛開炮,他苦口婆心希望產業共好,曾強調「食品安全不能獨善其身,只有義美做好,台灣美食王國的美名無法建立起來。」 三年前,高志明主動上書給馬英九總統,卻意外捲入馬政府的瘦肉精風暴,有人說他「雞婆的個性」引來風波。「但這就是高志明,只要是他認為該做的事,敢說敢罵,不會管後果。」許惠玉說。 不過,同樣是北市食安委員會的成員、已逝俠醫林杰樑弟子顏宗海讚賞高志明的正義感與熱心,像在北市食安委員會的會議,高志明發言都站在消費者立場思考,能做好對原料的把關,設立實驗室自主檢驗,是台灣食品的模範生。 追根究柢精神 重視溯源管理 當外界認為義美砸數千萬重金建置食品實驗室,仔細檢驗,做好把關,義美才因此而躲過三聚氰胺、瘦肉精與塑化劑等食安衝擊,高志明卻大聲疾呼:「義美不是靠實驗室躲過塑化風暴」。 義美講究食材溯源,實驗室檢驗只是把關的一部份,30年的自主管理經驗告訴高志明,隨著檢測儀器的進步,全球環境汙染繼續惡化下,透過精密儀器確定的有毒物質與致癌物質越來越多,因此,從新發現的毒性物質中,未來可能要檢測的新項目。 過去,義美從國外報導發現相關的三聚氰胺,2007年義美的產品早經過篩選,最後得以避開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義美早在2006年也對包裝材料與食品製作現場使用的手套進行塑化劑檢測,但要杜絕原料加進塑化劑,義美強調仍是要從原料的源頭把關。 「靠檢驗才能吃東西,是人類的一大悲哀。」高志明公開反對只看檢驗,忽略食材源頭把關的重要性,他說,檢驗報告只對樣品負責;檢驗結果合格,但不一定合法,要吃的安心,就要購買當令盛產的食材蔬果。 這樣的觀點,是有根據的,高志明先以食品檢驗比喻網路世界,「許多駭客是資安人員,一邊侵略別人電腦,一邊檢視資安漏洞;具備化學、化工背景的人一邊發明農藥;一邊發明更先進的檢驗儀器。」說明現在環境已經不可能做到「無毒零檢出」。 慎選食材來源 堅持五道把關 高志明鉅細靡遺解說有「毒」物質無所不在,首要確保的是食材來源的安全性,所有食材跟著時令走,當季大量生產,農藥用量和病蟲害較少,蔬果營養價值高,價格也好,少買輪番採收的蔬菜,噴灑農藥次數會較多,漂亮的蔬果,農藥殘留也易過量。 比如:寒冷冬天是採收草莓的季節,採購的撇步就必須考量地域性,草莓在越寒冷的地方栽作,雪能凍死害蟲,不需使用過量農藥,避免農藥殘存。他還觀察發現,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蟲是不容易死的,只能靠農藥抑制。 另外,冬天盛產高麗菜、白菜與蘿蔔,夏天吃這些就容易吃到農藥殘存;海苔來源地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連雲港、長江出海口的崇明島等地,但每一個地區汙染物質都不同,就必須進一步掌握可能的毒物質或農藥,並要針對這些物質加以檢驗。 從到哪一個地方買,來自什麼地方的食材,以及赴海外實地考察食材,高志明對食材的追根究柢,考究十分嚴謹,要求相當嚴格,就是要避免踩到食安的地雷。 第二道把關是「原料價格」,原料價格不是愈低愈好,而是「合理價」,高志明對外說明,全球農產品的價格幾乎是透明的,收成好不好都知道,「你明明知道柳丁一斤多少錢、幾斤柳丁榨一斤柳丁汁,有人賣柳丁汁特別便宜,你相信嗎?」 第三要「參考客戶名單」,看對方供應給誰;第四才是實驗室的檢驗能力;最後「交貨驗收」的把關很重要,若發現疑慮如顏色不對,通知檢測單位還要加強檢測。 「我們就是靠這些簡單的方法,用這些方法,可以省很多錢,不用花錢一直做檢測。」高志明堅持以簡單且正確的方法,維護義美的商譽。 即使賣不好,也不用添加物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說,買過、喝過義美鮮奶都知道義美鮮奶口感較不討喜,義美鮮乳的味道較不香濃,但義美堅持不加乳脂肪等添加物,讓義美鮮奶賣相差。 事實上,在夏天,台灣生乳的產量根本供不應求,義美還是跟酪農簽約,賣完就算了。 義美賣相差的還包括香腸。高志明曾對媒體說:「我想做不含亞硝酸鹽的香腸,但賣不好,大家都喜歡顏色鮮紅的香腸。」每次研發不含添加物、卻賣不好的產品,讓他相當挫折。 「另外,義美堅持用非基改黃豆,即使成本高出三成到五成,也決不改變,這就是高志明堅持與執著理想的一面。」蔣朝根說,義美曾推出茶飲,成本高,但市場賣相也不好。 愛土地、不忘本的使命感 喜歡讀歷史書的高志明,最欣賞哪一位歷史人物?「當然是蔣渭水」蔣朝根說。談到食安,高志明就像追隨蔣渭水的精神一樣,強烈懷抱熱情,是一位理想實踐者。 高志明不僅懂食材考究,「他對每一個產地的水質與土壤成分都深入了解,實地採集,並建立各個產地資料庫。」台大公衛教授吳焜裕指出。 高志明特別感受到國內正面臨的「二手農藥」危機,這些經由空氣、水和土壤傳送到他人農地的二手農藥,使得有心生產或經營有機無毒耕作的農夫無法實踐理想,這次他站出來呼籲政府正視並要求立法解決二手農藥的危害。 高志明推環保與護樹行動不遺於力,儼然成為義美文化的一部份,為落實「勤儉是家本,勤儉是國本,勤儉更是環保的根本」經營理念,「珍惜每一分資源」是上至董事長,下至員工的基本態度與習慣。 從《遠離毒蔬•果》到即將出版第二本「油品」書籍,高志明要用他的經驗,把食材、產地、餐桌與你我他的關係,一一揭露,宣導食的安全,並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盼喚起消費者覺醒的意識。跟著高志明的書走,認識的不只食材,更是對這片土地關懷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