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SUZUKI GSX向來就是代表著具有直列四缸16汽門引擎的車款,在擁有最頂級性能GSX-R之外,SUZUKI持續擴展GSX家族,介於旅跑GSX與最強性能GSX-R之間,新的運動車系,初代GSX-S在2014年誕生,並在2017年推出GSX-S車系的第二彈:GSX-S750。

2017 SUZUKI GSX-S750。
2017 SUZUKI GSX-S750。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更明確的街車設定:輕巧靈活

GSX-S系列在2014年以S1000正式發表後,SUZUKI正式在GSX家族系中,導入性能街跑的元素,第一台S1000採用了前代阿魯1000的引擎及車架修改、調校而來,在外形導入全新的設計元素,但本質可以說是以仿賽為基礎所打造的性能街車款。2017年的S750在外觀部分承接了大量的S1000的設計,動力心臟也是採用阿魯750的直列四缸引擎,但車架卻非來同樣來自750仿賽車,而是以運動街車為考量所重新打造的。也是這樣設計理念上的差異,造就了S750的騎乘感更適合一般道路使用。

GSX-S750車頭繼承S1000的造型
GSX-S750車頭繼承S1000的造型
來自GSX-R750的動力心臟。
來自GSX-R750的動力心臟。

更進一步做比較,S1000的整體操控的調性較為穩重,主要原因是整體的架構來自仿賽車的設定,因此更偏重於高速操駕的安定性,以一般山路騎乘來說,會稍嫌操控感笨重了些。以這個觀點來看S750的設定,一樣搭載了阿魯750的仿賽引擎,但使用了一般街車設定的車架結構,不論是一般道路的騎乘感或是中低速山路的騎乘感都更容易上手。街車設定的車架也讓車體的寬度更窄,沒有一般騎乘公升級四缸街車時,感覺雙腿間夾著龐然大物。

GSX-S750在中低速彎道上相當靈活。
GSX-S750在中低速彎道上相當靈活。
GSX-S750的油箱與車架設計,有著較好的挾持感。
GSX-S750的油箱與車架設計,有著較好的挾持感。
GSX-S750在新設計的車架下,沒有一般四缸車有著跨下龐然大物的感覺。
GSX-S750在新設計的車架下,沒有一般四缸車有著跨下龐然大物的感覺。
雙腳能輕鬆貼平地面。
雙腳能輕鬆貼平地面。

四缸動力,順暢的轉速體驗

在近期的測試車輛中,我們接觸到各種排氣量的V型引擎及公升級大排量的直四動力心臟,已經很少接觸到中排氣量的直四引擎了。直四引擎的動力輸出曲線偏重於高轉出力,而阿魯750的引擎在經過調校之後,扭力輸出範圍在五千轉至一萬轉的速域,略微調低後仍屬於高轉輸出的引擎。動力輸出在轉速低於五千轉時,非常難以使用,五千轉過後才有力道湧現,直到九千轉爆發最大扭力,而最大馬力則出現在10,500轉,可以輸出114匹馬力(國外數據)。實際騎乘時,我感覺高轉的動力在延伸性稍差,過了最大馬力輸出之後,很快開始衰退,但五千轉開始的加速力道和拉轉的感覺則讓我覺得十分暢快。這也是喜愛直四引擎的車友,絕不能錯過的運動車款!

GSX-S750保留著中量級四缸車款的高轉特性。
GSX-S750保留著中量級四缸車款的高轉特性。
原廠儀錶已經把5千轉的動力輸出帶和最大馬力的萬轉做了記號。
原廠儀錶已經把5千轉的動力輸出帶和最大馬力的萬轉做了記號。
五千轉後的加速力道令人暢快。
五千轉後的加速力道令人暢快。

兼具山道騎乘樂趣與一般通勤的可行性

以GSX-S750的配備來說,並非是頂級的性能街車設定,雖然搭載了倒叉及多連桿後懸吊系統,但前、後避震器僅能調整預載,騎士可根據體重及騎乘狀況來加以設定。這樣的配備在規格表上並不算亮眼,但實際測試後,我認為這樣是簡單而有效的搭配,足以應付在山路上稍微激烈的操駕。就轉向特性來說,我並不會說GSX-S750是轉向精確、傾倒犀利的車,但以他的車架設計搭配目前的懸吊配置是能達到80分的要求。在五指山上,GSX-S750的轉向靈活、操控感輕盈,不需要多花心思操控車輛,便可以輕快地飛舞在彎道之間。如果與老大哥GSX-S1000相比,則S1000相對穩重,加速更快、車體重量也較重,需要多花些心力來操控車輛,以得到更快的速度與節奏。

GSX-S750搭配倒叉
GSX-S750搭配倒叉
雖然懸吊僅是預載可調,但這樣的配置簡單而有效。
雖然懸吊僅是預載可調,但這樣的配置簡單而有效。
雖然GSX-S750稱不上是轉向精準,但有80分的水準。
雖然GSX-S750稱不上是轉向精準,但有80分的水準。
在五指山上能輕鬆的享受騎乘樂趣。
在五指山上能輕鬆的享受騎乘樂趣。

由於S750擁有輕巧的騎乘感,在市區內行走也不會感到負擔,尤其在小巷子、車陣中,S750都能輕易地穿梭過去。如果喜愛GSX-S車系的運動外型,同時又需要每日騎乘通勤,我想S750一定能勝任!

GSX-S750一定能勝任市區與山道的使用需求。
GSX-S750一定能勝任市區與山道的使用需求。

2017 SUZUKI GSX-S750車款介紹

2017 SUZUKI GSX-S750 外型上可以感受到那強烈的侵略感,車身有著前傾的外型設計,宛如餓虎撲羊般藏不住鋒芒,層次豐富的油箱造型體現出GSX-S750 的肌肉線條,加上下導流的點綴帶出其速度感,大燈兩旁定位燈的造型,頗有老大哥GSX-S1000 韻味,同時也代表著家族的特色。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2017 SUZUKI GSX-S750 ABS規格表
引擎型式:四衝程、水冷、DOHC、直列4缸引擎
供油方式:電子噴射系統
缸徑 x 行程:72 x 46mm
排氣量:749cc
壓縮比:12.3:1
最高馬力:84kw(114ps)/ 10,500rpm
最大扭力:81Nm / 9,000rpm
傳動方式:6速鍊條傳動
車架型式:鋼管&雙翼樑
前傾角:25.2度前懸吊:KYB 41mm 預載可調倒叉
後懸吊:中置多連桿、7段預載可調
前煞車:Nissin 輻射對四卡鉗、310mm 浮動碟、ABS
後煞車:碟煞
軸距:1,455mm
座高:820mm
濕重:213kg
國內售價:NA
源自於GSX-R750 的引擎,透過SUZUKI 的修改與調教下,在曲軸箱增加通氣孔來降低活塞吸氣時所耗損的動力,同時透過三個進氣孔改善集氣箱進氣效能,噴油嘴也從8孔改為10孔,提高供油量以及更好的霧化效果,藉此達到更高的動力輸出表現,同時在車輛加速時由於三個進氣孔的設計,車輛則會有特殊的吸氣聲,也成為GSX-S750 的另一個特色。

以GSX-R750調校而來的引擎。
以GSX-R750調校而來的引擎。

排氣系統也做了修改,將排氣控制閥和排氣系統氣門驅動控制器移除,達到輕量化設定的同時,一樣能符合Euro4 的環保法規,另外導入Low RPM Assist(低轉輔助)系統,在低速時提供更穩定的怠速,同時也能更輕鬆的克服市區走走停停的情況,另外再搭配Easy Start System,輕觸啟動鈕便能輕易發車,無需長按等待;電控上則有四種循跡模式(含關閉),從介入最少的第一級到介入最多的第三級,可以讓騎士自由的選擇 。

排氣系統移除了控制閥門。
排氣系統移除了控制閥門。
透過左把手開關可快速切換TCS。
透過左把手開關可快速切換TCS。
連同關閉在內,GSX-S750共有四段TCS可調
連同關閉在內,GSX-S750共有四段TCS可調

車架結合鋼管與鋁合金雙翼樑兩種形式,強調能文能武的柔韌性格,懸吊配置上前叉為預載可調的KYB 41mm 倒叉,多連桿後避震同時設有7段預載可調,可以依據每位騎士的需求作調整,制動方面前煞車為雙碟的設計,配備兩顆NISSIN 輻射卡鉗,同時10幅鑄鋁輪框也採輕量化的設定,有效減少簧下負擔,操控自然更上一層;可以看到雖身為中量級街車的GSX-S750,在配備上絲毫不馬虎,搭配全新設計的後搖臂,豐富了車輛的層次感,整體外型也變得更加有型。

7段可調預載後懸吊。
7段可調預載後懸吊。
制動為Nissin對四輻射卡鉗,搭配ABS。
制動為Nissin對四輻射卡鉗,搭配ABS。
全新設計的後搖臂。
全新設計的後搖臂。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復甦的750級別性能街車:2017 SUZUKI GSX-S750 道路試駕

延伸閱讀

輕檔狂潮:2017 SUZUKI GSX-R150/S150專業試駕
史上最強阿魯:2017 SUZUKI GSX-R1000R 站長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