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自駕車議題不斷延燒,除了全球各大車廠、科技廠等積極投入研發之外,就連目前市售車也將相關主動駕駛技術列為實車配備,為的就是要輔助駕駛人的行車安全,更進一步提升用車的便利性。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所支持的TARC 台灣車輛研發聯盟,於2018年4月11至14日在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覽會中,透過自動化(Automated)、聯網化(Connected)及電動化(Electrified)三大展區,展出高達26項最新科研成果。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今年更首度增設一般道路體驗區,以ARTC智駕車及華創車電S3智慧車體現「創新科技.智駕未來」的展覽主軸,歡迎民眾可以前往感受,而 跨界玩Car 也搶先於去年底體驗ARTC智駕車,智慧駕駛車融合AI技術,能辨別行人/摩托車/交通號誌及各式車種、辨識紅綠燈並進行停等與起步、主動車距控制巡航、車道辨識與車輛跟隨等主動控制功能。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其實自駕車是有分等級的,根據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簡稱SAE)將自駕車分為六級,分別為:
零級:完全由人工操作。
一級:一項或多項功能已自動化,但只能單獨作用如定速巡航。
二級:多項功能已自動化,有些行車環節不需駕駛干預,但駕駛仍有 可能需要介入控制,如自動停車。
三級:稱為自駕車的起始階段,車輛可以完成部分行車任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監控用路環境,駕駛不用操作,但需要隨時準備接管車輛駕駛。
四級:在一定環境中,車輛可完成所有駕駛和環境監測,自動駕駛狀態下駕駛不需介入,但僅限於高速或車輛稀少的路面使用。
五級:所有情況下車輛皆能自動駕駛,不需方向盤、煞車與油門。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為降低行人分心交通事故,工研院開發手機殼形式的V2P警示系統,透過汽車駕駛與非直視範圍內行人的即時資訊交換,對有發生事故風險的行人與駕駛進行警示。
為降低行人分心交通事故,工研院開發手機殼形式的V2P警示系統,透過汽車駕駛與非直視範圍內行人的即時資訊交換,對有發生事故風險的行人與駕駛進行警示。

在本次展覽中,TARC 台灣車輛研發聯盟展出26項最新科研成果中,除了有低頭族救星手機殼形式V2P警示系統之外,亦有近日頗夯的電動機車快速充電機,當然還有工研院機械所與台灣高鐵共同研發的輕型電動巡軌車等,希望能協助本土廠商一同切入自動化、聯網化與電動化的市場,為產業未來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聯網化(Connected):行人安全應用,手機殼形式的V2P警示系統。
聯網化(Connected):行人安全應用,手機殼形式的V2P警示系統。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2018台北車電展 首度增設智駕車上路體驗

談到TARC 台灣車輛研發聯盟或許有些人對此機構感到陌生,關於「台灣車輛研發聯盟」(Taiwan Automotive Research Consortium, TARC),是由經濟部技術處於2005年集結相關研發法人單位推動成立,成員包括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以及華創車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致力協助國內車輛產業發展,建立關鍵自主整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