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鴻海科技日Model CBV亮相!垂直整合佈局MIH聯盟強化科研與實作競爭力?!

2022鴻海科技日推出全新試做車型Model B而備受矚目。
2022鴻海科技日推出全新試做車型Model B而備受矚目。

宣佈進軍電動車市場後的鴻海先於2020年與裕隆集團合作,以原華創車電的基礎成立合資公司Foxtron鴻華先進科技,並在2021年鴻海科技日推出Model C、Model E與電動巴士Model E,而後在今年9月Luxgen納智捷正式開放以Model C為基底打造的n7電動休旅,今年HHTD22鴻海科技日除了再次展示即將正式發表的完整Model C樣貌,先前預告的Model B與首台電動Pick-up Model V也同步亮相,為後續的MIH電動車聯盟展現出完整且強大的技術根基。

Mini test and wait

HHTD21亮相的Model C如今已鄰近量產與正式發表階段。
HHTD21亮相的Model C如今已鄰近量產與正式發表階段。
以Luxgen n7樣貌進入市場的Model C也將於近日迎來媒體發佈會。
以Luxgen n7樣貌進入市場的Model C也將於近日迎來媒體發佈會。

成立合資公司Foxtron鴻華先進後的第一款鄰近發表上市車款Model C在今天揭露了相當多確切資訊,以自研MIH模組打造,更多近距離的內裝細節,三規格輸出規格為230ps與460ps,提供標準續航420km及長里程700km的版本,各項數據看似都有接軌國際電動車標準的前提下,交付合作夥伴Luxgen的n7也將會更符合消費市場的需求。

共用平台

MIH共用平台兼容多樣車型需求的用車目的。
MIH共用平台兼容多樣車型需求的用車目的。

由Foxtron鴻華先進科技推出的MIH架構以垂直整合與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 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為目標,在整合既有華創車電的資源後,硬體結構方面推出自有共用平台,從車體剛性、輕量化、機電元件與電池保護架構再到公版的懸吊、EPS轉向等,提供研發團隊與合作夥伴能以更少的資源做到更多可能性。

針對固態電池技術以鴻海集團的資源重點研發。
針對固態電池技術以鴻海集團的資源重點研發。
應用既有矽晶圓代工技術與知識發展BMS能源管理系統相關的硬體設備。
應用既有矽晶圓代工技術與知識發展BMS能源管理系統相關的硬體設備。

電動車的基礎命脈—電池技術則側重於固態電池的研發,相較傳統18650與21300電池芯的應用,固態電池在空間利用度、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有相比鋰三元有更好的表現,而由於充電技術與成本等因素,至今仍無法有效取代鋰三元和磷酸鋰鐵作為商轉架構,而鴻海事業群也利用自家晶圓代工的技術優勢,投入包含半導體矽晶圓概念的BMS控制元件以追求更有效率的能源管理整合。

面對MIH聯盟成員的可能性需求推出可高度客製化、高整合性的開放式軟體平台HHEV.OS。
面對MIH聯盟成員的可能性需求推出可高度客製化、高整合性的開放式軟體平台HHEV.OS。

軟體方面則推出HHEV.OS開放式平台的理念,以模組化的方式建構系統並提供高度開放性的調整,給予MIH聯盟成員更多的操作空間與實現品牌風格客製化的可能性,且基於HIT鴻海研究院所累積的技術資本,包含LEO低軌衛星傳輸、量子計算、AI及深度學習再到資安方面的議題,給予系統層面更全面性的架構支援,並且足以支持台灣電動車研發朝向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研發能量。

新模組亮相

由鴻海創辦人帶領全新試做車型Model B亮相。
由鴻海創辦人帶領全新試做車型Model B亮相。

除了鄰近量產上市的Model C與HHRI論壇前瞻技術分享,HHTD22鴻海科技日另一項重點在於兩款新車型Prototype的發表,分別是跨界休旅的Model B與電動Pick-up Model V;

以4米3中小型運動跨界休旅瞄準更年輕的用車市場需求。
以4米3中小型運動跨界休旅瞄準更年輕的用車市場需求。
與Pininfarina合作打造低風阻係數與兼容美型的外觀造型。
與Pininfarina合作打造低風阻係數與兼容美型的外觀造型。
加入更活潑且科技感十足的燈組設計作為視覺重心。
加入更活潑且科技感十足的燈組設計作為視覺重心。

Model B以相近於Model C的MIH平台為基礎,4,300mm的車長擁有2,800mm極長的軸距而確保空間乘坐舒適性與操控穩定性,外型則與知名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Pininfarina合作,採用S-Duct空氣力學設計理念而具備0.26Cd的低風阻係數表現,搭配亮眼的燈組設計而呈現相當年輕且富有運動感的視覺性。

Model B有著當代電動車車室配置視覺表現。
Model B有著當代電動車車室配置視覺表現。
受惠於2,800mm軸距空間寬敞且簡潔中帶有美觀巧思。
受惠於2,800mm軸距空間寬敞且簡潔中帶有美觀巧思。

內裝則與現行電動車的發展範疇相去不遠,省去傳統大面積駕駛儀表而改採較為簡易的顯示幕呈現,主功能切換則以大面積中控螢幕為核心而符合近年來設計趨勢,且採用電子後視鏡的佈局雖在呈現方式上與主流有些許差異,但在空間利用度、美觀與安全性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展現;此外在車體內部的佈局,簡潔的元件使用與各處細節專注美型的作法,也因為有著前一款車型Model C鄰近量產與正式發表的引路,鴻海表示目前預計Model B正式量產與上市約可在2023、24左右實現。

主打首款電動Pick-up的鴻海Model V。
主打首款電動Pick-up的鴻海Model V。
方正結構呈現粗獷越野運動風的同時也加入現代化燈飾樣貌。
方正結構呈現粗獷越野運動風的同時也加入現代化燈飾樣貌。

相較於完成度接近Model C而更高機率短期內量產的Model B,Pick-up車型的Model V看似更像是探索過程中的工程實驗車型,具備了方正外觀以及加入現代化LED燈組的樣貌下,為強調安全性而加入的雷達、觀測鏡頭等模組並不像是普遍市售車款一般完美隱藏於其他元件或飾板之中,取而代之更像是強調安全性般的在前方鋼琴黑面板中以較透明的遮罩覆蓋,側邊線條以及車尾也採取粗獷的線條呈現並堆疊出合適越野的風格。

👉 愛車被石頭打到有坑洞,該怎麼處理?

推測非乘載式的底盤設計在加入電動車必須架構後有著較為突出而略影響越野表現的佈局。
推測非乘載式的底盤設計在加入電動車必須架構後有著較為突出而略影響越野表現的佈局。
車內空間仍有較多針對人因工程與實際操控需求調整的設計空間。
車內空間仍有較多針對人因工程與實際操控需求調整的設計空間。
座艙中控看似較為簡潔,推測為保留後續設計空間、又或者是針對Pick-up的風格而特地選擇。
座艙中控看似較為簡潔,推測為保留後續設計空間、又或者是針對Pick-up的風格而特地選擇。

然而觀察底盤以及車室空間的配置,雖為了剛性表現以及越野操控需求,Model V推測採取的仍是非乘載式的車身設計而注重底盤鋼樑本身的結構,但為了容納MIH平台理念、電機元件、電池組以及安全性方面的保護結構,從底部看去的平整性以及離地高表現皆與常規越野SUV、Pick-up有所差距,而車內前排的配置不僅在操控面板有較鮮明的「Prototype風格」,在與會賞車人員進入車內後更可明顯的觀察到座艙空間、腿部與膝部距離方向盤距離過近且空間侷促,而根據現場鴻海人員表示,包含人因工程範疇的設計仍有較大改動的機率與修改空間,從這個角度思考咱們便判斷Model V仍屬較早期的研發階段,縱使發表會過程中提出了動力規格、續航里程與快充速率等數據,但依照電動車在近幾年有關科技的飛躍性成長,以及鴻海、鴻華先進科技本身所累積的研發能量,僅作為參考數據並期待有更多改變空間才是較為合理的方向。

累積

舉行HHRI科技論壇展示由鴻海研究院所累積的專業領域先進研發成果。
舉行HHRI科技論壇展示由鴻海研究院所累積的專業領域先進研發成果。

HHTD鴻海科技日從21到22的發展歷程,初期的概念車與電動巴士再到今年交付合作夥伴接近量產上市的成長,所釋出的技術相關資訊以及兩款不同的試做車型,不難理解鴻海在進軍電動車市場後所投入的心力以及持續招募接納的合作對象,且不斷強調的垂直整合、CDMS商業模式等理念,即便未來端出的更多新車款並不見得會以「鴻海」、「鴻華」等品牌Logo進入市場,能夠推動交通移動產業的升級並將人們帶向下一個世代的用車體驗,「創造里程碑」比起「賣車」才更像是鴻海當初投身電動車領域的最終理想。

期待在Model C市售車型Luxgen n7發表後、Model B也能盡快投入量產行列並帶來更多元的電動車用車體驗。
期待在Model C市售車型Luxgen n7發表後、Model B也能盡快投入量產行列並帶來更多元的電動車用車體驗。

更多詳細資訊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更多汽車試駕: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testdrive

👉 熱門中古車排行(預算40-60萬):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used-cars?price_range=40-60

👉 搜尋更多新車規格:https://autos.yahoo.com.tw/new-car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

👉 更多電動車與油電車:https://autos.yahoo.com.tw/car-topics/EV-and-Hyb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