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開車回老家 上路前必知的保養撇步

圖/春節開車回老家,上路前必知的保養撇步。
圖/春節開車回老家,上路前必知的保養撇步。

終於準備要過年了,過年就是要返鄉吃團圓飯,除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之外,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自己開車回老家,畢竟自己開車比較方便,想去哪就去哪而且說走就走。

不過過年返鄉,路途肯定比平時上下班路程更遠,這樣的長途旅程,您是否有好好為愛車徹底檢查呢?為了行車安全,千萬別覺得麻煩,也不能抱著僥倖心態,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其實這些檢查動作都很簡單,甚至不花費太久時間哦!

在開始之前,不免俗還是要提一下基本觀念,過去老師傅都說出門前要檢查「五油三水」,五油指的是引擎機油、變速箱油、煞車油、動力方向機油與汽油,至於三水則是水箱水、電瓶水與雨刷水,對「五油三水」有了初步認識,接著以下統整10點上路前必要的檢查項目。

<1>出發前牢記:「汽油車加汽油、柴油車加柴油、記得要加油」,雖然聽起來很像廢話,但真的有許多人路上拋描原因,不是燃油用盡就是加錯油。

圖/▲上方水溫錶在行駛過程中,錶針維持在中間屬於正常,若越來越偏上表示水溫偏高,必須立即停車檢查。至於下方油錶錶針位置即表示目前剩餘油量,建議加滿燃油再上路。
圖/▲上方水溫錶在行駛過程中,錶針維持在中間屬於正常,若越來越偏上表示水溫偏高,必須立即停車檢查。至於下方油錶錶針位置即表示目前剩餘油量,建議加滿燃油再上路。

<2>如果方向盤轉動順暢,表示動力方向機油狀況沒問題,如果轉起來很不順、需要費很大力氣,甚至聽到「喀拉喀拉」異音,建議趕緊去保養廠檢查。

<3>平時開車如果變數箱換檔很順暢,代表變速箱油沒問題;但如果感到頓挫不順,就必須去保養廠檢查。

<4>打開引擎蓋檢查副水箱水位,副水箱與水箱基本上是連通的,所以不用打開水箱蓋檢查,直接看副水箱的水位是否在接近MAX的高度。不過切記,千萬別在引擎運轉中、或剛行駛完馬上打開水箱蓋或副水箱蓋。

圖/▲副水箱水示意圖,水位接近MAX滿水位表示正常。
圖/▲副水箱水示意圖,水位接近MAX滿水位表示正常。
圖/▲檢查水箱蓋時切記,千萬不能在行駛後馬上打開,內有滾燙沸水相當危險。
圖/▲檢查水箱蓋時切記,千萬不能在行駛後馬上打開,內有滾燙沸水相當危險。

<5>拉出機油尺檢查機油是否高於MIN點,建議最好是在MIX與MAX中間。

圖/▲機油尺位置示意圖。
圖/▲機油尺位置示意圖。
圖/抽出機油尺檢查機油量是否介於MIX與MAX中間。
圖/抽出機油尺檢查機油量是否介於MIX與MAX中間。

<6>目前普遍電瓶已進化到不需要添加電瓶水,所以其實不需要做電瓶水檢查的動作,但還是建議兩年更換新的電瓶。

<7>想必大家應該知道雨刷水要加哪裡,只要加到看到水為止,但如果雨刷刷不乾淨,就要趕緊換掉別再撐了。

圖/▲雨刷水蓋打開後可加入清水或雨刷精。
圖/▲雨刷水蓋打開後可加入清水或雨刷精。

👉中性無磷配方,不會產生水漬,SONAX 頂級雨刷精2L 德國原裝,請點我!

圖/▲目視檢查煞車來令片厚度是否超過2mm,照片中的來令片剛換新不久,可提供大家相對比較。
圖/▲目視檢查煞車來令片厚度是否超過2mm,照片中的來令片剛換新不久,可提供大家相對比較。

<8>平時開車如果煞車力道充沛,代表煞車油與煞車來令片都沒問題;如果煞車力道不夠、或是煞車距離太遠,極有可能是輪胎胎紋深度不足、煞車來令片厚度不夠、煞車油衰竭、煞車泵異常、煞車油管劣化…等種種原因,煞車問題相當重要千萬不能馬虎,務必請確實檢查。

<9>現在大部份新車都標配胎壓偵測器,輪胎胎壓建議在32~36 psi左右,如果手邊沒有車用打氣機,可以到就近的加油站打氣。

圖/▲此為無線胎壓偵測器,四輪胎壓皆屬正常範圍,中間數值是電壓,啟動後的電壓應介於13.5~14.5V左右,過高或過低都屬異常現象。
圖/▲此為無線胎壓偵測器,四輪胎壓皆屬正常範圍,中間數值是電壓,啟動後的電壓應介於13.5~14.5V左右,過高或過低都屬異常現象。

👉世界知名熱銷品牌,美國 BLACK+DECKER 百工 ASI 200 車用 打氣機,請點我!

圖/▲照片中為車用打氣機,接上車用12V電源後可直接對輪胎充氣。
圖/▲照片中為車用打氣機,接上車用12V電源後可直接對輪胎充氣。

<10>胎紋深淺是影響抓地力以及排水效果的絕對因素,簡易的檢查方式為拿一枚十圓硬幣,置入輪胎溝痕內,如果看得到蔣中正先生領口尖尖的地方,就表示低於1.6mm,極度建議必須更換,如果高於領口,則可以放心地繼續駕駛。

圖/▲利用一枚十圓硬幣,就能完成簡易的胎紋深淺檢查方式。
圖/▲利用一枚十圓硬幣,就能完成簡易的胎紋深淺檢查方式。

以上為小編建議的簡單檢查方式,基本上只要參考照片,應該能應付這次年節返鄉出遊,但如果是遇到冷車不易發動、方向盤抖動厲害、煞車距離需要很長…等,建議還是跑一趟保養廠做詳細檢查。

【推薦閱讀】

👉2020台灣新車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