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isCar!台灣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罷工活動在2017年6月24日零時起展開,罷工發起者是社會上最亮眼的一群人:華航空服員。在華航空服員工會的無預警罷工下,造成67個航班停飛,2萬餘名旅客無法順利進出國門,華航直接營收損失便達新台幣1.6億元,間接損失更為可觀。華航空服員的罷工,讓台灣人見識到過去新聞媒體中西方社會的罷工,竟然也會出現在台北華航總公司、桃園機場和松山機場。從新聞中看到受困在機場的國內外乘客有的無奈、有的憤怒,讓筆者想起以前在國外搭乘各種交通工具所碰上罷工時的不舒服經驗。

許多年前筆者到丹麥試車,回程時在哥本哈根機場要搭機回國時,到機場才知道地勤罷工,當時所搭乘的北歐航空班機起飛時間一延再延,航空公司人員後來出面和旅客溝通,表示地勤罷工讓行李裝卸、飛機上餐飲配送都出現問題,因此北歐航空要做調查,看我們這群搭乘從哥本哈根到香港的這個航班中有多少乘客堅持要搭乘本班機,要搭乘者必須再做登記,北歐航空聲明班機如能起飛,會面臨機上餐飲無法正常供應。結果絕大多數旅客還是堅持搭乘。於是大家最終搭上了飛機,但是上了飛機後,只見空服員碼不停蹄地提著一籃一籃和一塑膠袋一塑膠袋的7-11三明治、水與飲料,起飛前每人發兩瓶瓶裝水、一罐橙汁和兩個三明治,飛行到途中再發一瓶水和一個三明治,大家就靠這些來打發這趟長途飛行中原本機上要供應的兩頓餐點,但是筆者也沒聽到抱怨,也沒看到有人抗議要霸機。喔,講到霸機,當年在台灣這可是很流行的,當年台灣不少人搭機,只要覺得服務不好,動輒就是霸機,如今這行為台灣變少了,但在中國大陸還不時可見。

爾後筆者在法國、德國、荷蘭和英國都碰上過罷工,普遍都是地鐵、公車與機場等的罷工,民眾對交通運輸業勞工的罷工好像也司空見慣,但對常在國外個人旅行的筆者可是非常頭疼的事情,因為原訂的行程會因為罷工而耽擱延誤,也會造成金錢上不少的損失。罷工固然在外界看來像是只顧自己,不考慮到他人的感受的自私行為,甚至還會出現「如果不滿意可以換工作」這樣的批評,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或許就會釋懷了。

其實在國外不論是航空管理單位如FAA等都有針對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的工作時間加以限制,即便是地面上在跑的遊覽車,歐盟還規定司機一天不能超過一定時數,筆者上回在德國參訪某家車廠,看到司機旁邊怎麼還會有一位年紀相仿的「男助理」,原來這位男助理便是車上的第二司機,一旦第一位司機工作時間超過,馬上取代之。

如今這場台灣史上頭一遭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很快地在24小時內便和平落幕,航班終於開始恢復正常。但是令人憂心的是,一個剛上任第一天的華航董事長竟然能在上任不到一天就把空服員訴求全部照單全收,是否失之倉促,考慮有欠周詳。很多事情可是一髮動全身,沒有想像中來得容易。而讓人憂心的事情也馬上浮現,從華航各級單位乃至鐵道運輸業等通通都在罷工結束後不到24小時也都喊出要比照辦來要罷工爭權益。像這樣的大規模罷工尤其是交通運輸業的罷工戲碼,顯然將是今後國內社會中常見的戲碼。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華航罷工結束後的後遺症?在台灣的你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罷工!

另一方面,或許是空服員這樣的高顏值行業讓民眾重視這次的罷工,也可能是因為它的罷工地點就在國家門面和台北市中心,也才讓許多民眾會注意到,換個角度想,若這只是一個工廠,地點不在台北市而是在偏鄉一隅,從總統到地方官員乃至於媒體會這樣關心嗎?會用如此高效率來解決事情嗎?民眾也要用同理心來看待,筆者希望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不是單一個案而已,在你我身旁周遭可能還有更多比空服員來得弱勢許多的勞工,他們沒有工會,沒有罷工的權利,但是卻更需要從政府到民眾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