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曾利隆專欄】1984~85年環繞南美一周!Vol.3

 


 

1985年1月11日,我們從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出發。我們騎著DR250S來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賽勒斯,開始了我們“環繞南美”之旅的後半程。恰逢天公不作美,開始下起了大雨。雨水冷得像冰一樣。冷得我牙齒都在滴答作響。到了埡口,雨直接轉接成雪,那刻無比想念南方燦爛的陽光。


 

▲從世界上最南端的城鎮-火地島烏斯懷亞出發
 

▲火地島很冷,即使在仲夏還是下雪了
 

▲穿越火地島大平原。它不像一個小島!
 

▲騎馬從火地島去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旅行者
 
我們乘坐渡輪穿過麥哲倫海峽,沿著3號公路向北行駛,向布宜諾賽勒斯進發。傍晚時分,我們到達裡約加列戈斯。
 

▲從世界上最南端的城鎮-火地島烏斯懷亞出發
 

▲沿3號公路向北行駛。一條直路繼續
 
當我在打開地圖的時候,我正在想「今晚怎麼辦,再跑遠些然後露營?」一個路人叫住我「要不你過來住一晚吧?你可以洗個澡,住一晚上。」我也非常感謝他,他就是Monares先生,一位軍人,我接受了他的邀請前往他家借宿。
 
來到Monares先生家後,熱情地逐一介紹他的家人他的太太Susana和兩個孩子,給我認識。飯後,我和這對有趣夫婦邊喝酒邊聊天,相談甚歡。“你的太太允許你經常旅行幾個月嗎?如果是我的話絕對不會原諒!”Susana太太打趣說道。
 
翌日,告別Monares一家人後,繼續旅途。
 
我們在3號公路上向北行駛。當我們越過50度平行線進入南緯40度的世界時,寒冷迅速减弱。當我們到達Sierra Grande時,看到那座名副其實的雄偉大山。夜間在附近加油站角落過夜,裹著睡袋倒頭就睡,當晚並沒有被凍醒,而是被蚊子咬醒。
 
從格蘭德山脈到首都布宜諾賽勒斯的1300公里路程基本是一氣呵成完成。
 
我們早上7點離開,天氣特別好,晴朗的藍天心情都變得特別好。太陽升得越高,溫度就越高,中午過後,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於前些天的天氣相比就像兩個極端。我接連喝了兩三瓶冷可口可樂。
 

▲晨曦的DR250S。今天狀況良好!
 

▲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前往3號公路
 
穿越裡約Rio Negro(尼格羅河)。就像它的名字(Negro的意思是黑色)一樣,這條河是黑色的。在這條Rio Negro和Rio Colorado(科羅拉多河)之間是片大草原。我們穿過了一條小路,看到大型收割機在伸展到地平線盡頭的麥田裏收割小麥。青草茂盛的牧場,孕育許多牛羊家畜。
 
在距裡約內格羅170公里處橫穿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河(Colorado意為紅色)顧名思義也是紅河。
 

▲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1029公里
 
科羅拉多河的河口在南緯近40度。這條河與巴塔哥尼亞和大平原潘帕斯接壤,當我們越過這條河時,綠色變得更加暗淡。
 
晚上8點,太陽正從平原上落下。因為我們已經北緯,所以太陽比平時落得遲。21點,我們在Bahia Blanca買了麵包、火腿、起司、蕃茄和洋葱,吃了一個三明治。晚上11點,加了油。抵擋不住强烈的困意,我在加油站小睡了一個小時。
 
3點鐘,我們在Tres Arios的一家24小時咖啡館停下來喝杯咖啡以緩解困意。
4點半,東面的天空開始微微發白。這是一個幸福的黎明。
6點鐘,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的睡意消失了,感覺神清氣爽。
 

▲從3號公路看到太陽初升
 
上午10點半100公里到布宜諾賽勒斯。我們在一家自助餐廳吃了早餐和午餐。
下午1點,我們到達布宜諾賽勒斯,全程1300公里,需要30個小時的車程。
 

▲抵達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到達終點站之一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接下來我們連續【Hotel Coral】酒店住上幾晚。 雖然廁所和淋浴是共用的,但是我對這家酒店的喜歡這家酒店的庭院。 我能夠將DR停在那裡。
 
【Hotel Coral】由海外華人經營,作為我的朋友及房主的親戚的台灣女大學生林美智女士在此度假,當天下午我和她共進午餐。
 

▲布宜諾斯艾利斯國會大廈
 
我們在飯店的院子的小桌面對面吃飯,她做份臺灣風味的咖喱,咖喱順滑度介於印度咖喱的和日本咖喱之間,而米飯的稠度大約介於印度乾飯和日本糯米之間。等我們吃完咖喱飯,美智給我們切了一個西瓜。
 
我們於1985年1月17日離開布宜諾賽勒斯。我們穿過安第斯山脈,來到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然後再回到布宜諾賽勒斯。再從布宜諾賽勒斯折返回聖地亞哥。
 
當我們離開布宜諾賽勒斯時,pamper無邊無際地蔓延開來。pamper在蓋丘亞語中是“大草原”的意思。這是一個以布宜諾賽勒斯為中心,半徑幾百公里的扇形區域,面積是日本的兩倍多。
 

▲潘帕的牧場
 
潘帕平原是一個非凡的平原。它像滾筒一樣平坦。從安第斯山脈流淌出來的河流之多,證明了潘帕平原的平坦。儘管水量充沛,但沒有一條河流到達大西洋。由於潘帕山地勢平坦,所以流向潘帕山的湖泊和沼澤地,並在潘帕山地下。所以潘帕不僅地勢平坦,而且水源豐富。
 

▲日落在潘帕濕地
 
當你開車經過一輛被360度地平線包圍的翻斗車時,地球看起來像一個圓盤……博士:“當你停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站在圓盤的中心。當你停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站在圓盤的中心,無論你是向前行駛100公里還是200公里,你能看到的只有地平線。
 
潘帕是世界的糧倉。小麥田、玉米田、大豆田一直延伸到地平線的盡頭。夏季是潘帕地區向日葵盛開的季節。這是一種壯麗的景象,平原被塗成了向日葵的顏色。風一吹,黃色的向日葵田就像波浪一樣。
 

▲草原大草原上的向日葵田
 
從布宜諾賽勒斯驅車800公里後,前方安第斯山脈的山脈映入眼簾。安第斯山麓是水果的主要產區,隨處可以看到桃子和李子的果園。炎熱的天氣,路邊有成堆的西瓜和甜瓜才是最吸引的,我拿上一片西瓜咬了一口,非常可口。
 
我們來到了安第斯山脈脚下的門多薩鎮。這裡是一個葡萄酒產區。我們在鎮上的一家餐館吃了午飯。昨天的牛扒,今天的牛扒是一樣的。肉很厚,卻很嫩,雖然吃多會感覺很油膩,但我們又不捨得離開,於是我們拼命的吃著牛排。
 

▲在門多薩(Mendoza)鎮吃牛排。昨天是牛排,今天是牛排,明天...
 
在日本能吃到這麼多牛排很不容易,但在肉價便宜的阿根廷,牛排就是最基本的菜式。雖說窮遊,以牛排為主食還是第一次碰到,而是他們的菜單上沒有其他的東西。
 

▲從門多薩進入安第斯山脈
 
從門多薩到智利邊境。途中,我們看到了南美洲最高的山--阿空加瓜。這座6959米高的雄偉山峰深深吸引。白雪的光芒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一隻禿鷹在安第斯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可見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6959m)
 
安第斯山脈兩國的邊界,被一條3公里長的隧道穿透。隧道的入口處海拔3185米,出了隧道就到了智利。
 

▲阿根廷邊防
 

▲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從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出發,我們穿過海拔4765米的阿瓜內格拉山口進入阿根廷。我們試圖進去,但不幸的是一次嚴重的坍塌使交通中斷。我們從聖地亞哥出發,沿著與出發相同的路線進入阿根廷,從門多薩出發,進入科爾多瓦,羅薩里奧一世經珊瑚飯店返回布宜諾賽勒斯,我很高興看到梅西還在那裡。她做了一種日本風格的北島菜作為晚餐。
 

▲在海拔4765米的阿瓜內格拉山脈上方
 

▲我回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
 
1985年1月29日,我們離開阿根廷首都布宜諾賽勒斯。我們來到拉普拉塔河上的布宜諾賽勒斯港。我們站在碼頭上,幾艘貨輪停靠在那裡。拉普拉塔河是南美洲僅次於亞馬遜河的第二大河,河面寬闊如海。河的另一邊是烏拉圭的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鎮,但我們什麼也看不見,即使我們仔細看也是如此。根本就沒有。這只是地平線上的一條直線。
 

▲拉普拉塔河流經布宜諾斯艾利斯
 
一旦你從阿根廷進入烏拉圭,這裡的風景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阿根廷那邊,平原的“直線世界”。然而,一旦你跨過烏拉圭河進入烏拉圭,你就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彎曲世界”,那是一片片起伏的青山。
 

▲烏拉圭河流經阿根廷和烏拉圭之間的邊界
 
天黑後,我們來到了拉普拉塔河畔的一個小鎮——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是的。它在布宜諾賽勒斯對面,我們開車400多公里到達這裡。
我們到達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這是一個四周綠樹成蔭的小鎮。它面向拉普拉塔河的河口,但你根本看不到河對岸的阿根廷一側。我們一到這裡就感到驚訝。當我們在大街上騎車時,一個騎著日本機車的年輕警詧跟我們搭訕。他帶這我繞著鎮子轉了一圈,警詧還帶我去看了蒙特維多。最後,警詧帶我去了馬里蘭州的一家廉價旅舘。
 

▲抵達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
 

▲蒙特維多市場的餐廳
 

▲蒙特維多附近的埃斯特角沙灘
 

▲烏拉圭河以北
 
我們離開了蒙特維多。當我們到達我們以北180公里的杜拉斯諾鎮時,我們在一個加油站加油,然後到下一個加油站我們去一家餐館吃午飯。我吃了大約一半牛排,突然一個年輕女子拿著一個手巧的麥克進來了。他說他是當地一家電臺的記者。也許是加油站的人聯系了她。她是個讓我緊張的漂亮記者。
 

▲每天在烏拉圭吃牛排
 
我在Ruta Cinco(5號線)的Servicio Estacion(加油站)。我現在在Hapones(日語)的SeñorCasoli上,他正在他的motosicretta(摩托車)上環遊南美,在這裡,我們正在吃東西在餐廳裡,讓我們快速聊天,請注意,塞納·卡索利(SeñorCasoli)不會說太多西班牙語。
 
每當她這麼說時,漂亮的記者就一個又一個地問我:
你什麼時候離開日本的?
您去過南美那些國家?
你騎什麼樣的摩托車?
您打算去哪裡?
您如何看待烏拉圭?
 
我會用西班牙語回答這些問題「我認為烏拉圭是一個非常乾淨和安全的國家,而且物價(肉)價格便宜,令我羨慕不已。」當我這麼說時,記者聽聞後覺得非常同意,非常感謝對烏拉圭的讚美。
 
當廣播電台那位漂亮的記者離開時,她有了一支圓珠筆和紙。旁邊的孩子們說:“請給簽名!”然後大人也來了,我感到很驚訝。她一定是當地電視台的很有名的記者。鎮民們聚集在餐廳為她送行。
 

▲義大利家族一起在烏拉圭餐廳
 
1985年2月4日,我們抵達巴拉圭首都亞松森。亞熱帶都市亞松森比溫帶地區的蒙特維多還要綠。雅卡蘭達的紫色花朵此刻正盛開著。亞松森有著豐富的河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是一座“水林之城”。這是一個被譽為偉大的居住之地的小鎮,這正是它的所在。
 

▲抵達巴拉圭首都亞松森
 

▲流經亞松森的巴拉圭河
 

▲巴拉圭河上的亞松森港口
 
在巴拉圭,以日本人為首,居住著很多中國人、韓國人等東方移民。所以在街上走時,經常能看到日語、中文、韓語的招牌。
時常聽到餐館“關東煮、肉桂、鮑魚、料理等各種料理。”的吆喝。
 
看到寫著日文的招牌,就進了那家店。生魚片、豆腐、納豆…什麼都有。雖然只是普通的納豆拌飯和味增湯,但重新回到日本料理的感覺。但是在阿根廷也好烏拉圭也不差,每天都能吃到厚厚的牛排。
 

▲從亞松森到巴西邊境
 
離開亞松森,我們前往巴西邊境城鎮斯特羅斯內爾。在邊境,我們看到了伊瓜蘇瀑布,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它是一個巨大的瀑布,溢出伊瓜蘇河,高80米,寬4公里。我們看著伊瓜蘇瀑布隨著隆隆的聲音順著河流瀑布而下,沖刷我的身體。
 

▲距巴西邊境的Stroessner鎮253公里
 

▲穿越巴拉圭的直路。重複輕柔的起伏
 

▲巴拉圭紅土土壤中的紅色道路。這是發展的第一線
 

▲到達邊境小鎮Stroessner
 

▲參觀伊瓜蘇瀑布,真的是自然奇觀!
 

「Webike名家專欄」賀曾利隆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