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景點】傘型棚架好藝術,花蓮新站成為IG新熱點!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花蓮站新建跨站式站體於10月3日啟用,候車空間擴增為現有的6.5倍,升降式電梯新設6座、電扶梯由6座增至13座,將可滿足每日5萬人次的旅運需求,並新建了連接東、西站的自由通道,可俯瞰股道欣賞列車進出及飛機起降。

(圖片來源:fun臺鐵FB)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新興熱門打卡景點

花蓮新站不僅空間大幅提升,且大廳還有搭配LED燈光藝術打造的「洄瀾鯨奇」,售票區則以窯燒瓷磚拼貼藝術,來呈現畫家林惺嶽的作品「天佑花蓮」,另外,增設的空橋廊道,則可提供旅客佇足欣賞火車往返、飛機起降,成為花東旅遊的新興熱門打卡景點。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候車室十座迎賓大傘

車站站名題字由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執筆,並把候車室延伸至站外,融入「山」和「樹」意象的十座迎賓大傘為旅客擋風遮雨;地面上設有大型公共藝術「洄瀾鯨奇」、大廳設有藝術家林惺嶽的畫作「天佑花蓮」,一到花蓮就能感受到花東特有人文景觀之美。另車站售票窗口移設至三樓大廳,並且以進出站分流的方式提供服務,旅客可從三樓剪票口進站,到站的旅客走地下道出站,除了藉此紓解花蓮站的人潮,亦可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傘型棚架獨特建築

花蓮車站的傘型棚架以半開放自然形體,打造出獨特的意象,由隔柵樹林撐起,開放式架構:四面開闊觀景、通風、地方氛圍自然滲入車站,銜接車站與都市距離,自由通道為連結東西兩站的立體化都市通廊,除了步行的便利性外,在穿越過程中經歷了「一側為多樣活動區,一側可遠眺自然美景」的獨特體驗,把花東縱谷的陽光、空氣、植物、水、山帶進車站,塑造出來的花園廣場,同時提供車站及都市一個有品質的活動空間。

(圖片來源:fun臺鐵FB)

(圖片來源:花蓮縣政府FB)

(圖片來源:fun臺鐵FB)

高架跨站式自由通道

車站改建採進、出分流方式,增建高架跨站式自由通道進入月台,將現有地下通道調整為出站,使旅客動線單純化,以利加速進、出站的速度,有效改善目前人潮交織、動線紊亂情形,同時結合多種機能活動區間,且可遠眺花蓮站場鐵道景色,創造出獨特加分的建築。

(圖片來源:fun臺鐵FB)

進出分流設計

啟用後的花蓮車站設有無障礙廁所、自行車補給站及遊客中心等,車站室內空間約達4,310平方公尺,大幅提升候車空間及商業空間,進出分流設計可滿足每日27,000人次之旅運需求,並提供旅客安全、方便、舒適、美觀之乘車環境。

資料來源:台鐵、交通部鐵道局

資料整理:Vi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