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破產3年後

工商時報【李鐏龍】 ■破產3年後,冰島的金融又站起來,但受制於民間普遍負債沉重,復甦腳步仍踉踉蹌蹌。 ■Iceland has defied predictions by getting its finances back under control,from hopeless to hopeful. 3年前,冰島的民間3大銀行在短短幾天內接連倒閉,其貨幣克朗也俯衝式重貶,其金融體系等同破產,經濟一蹶不振,整個國家被認定瀕臨死亡。但3年後的今天,冰島的金融、乃至經濟已又站起來。 2011年夏天,冰島政府自爆發危機以來首度發行公債,獲得不錯迴響,創下歷來金融崩盤國家重返國際貨幣市場速度最快的紀錄;財政改革也頗見成效,目前預算赤字降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7%;整體經濟表現可圈可點,成長年率達2.2%,失業率降至約6%,通膨率僅2.7%,貨幣克朗的幣值相對穩定。 消費活動 漸漸活絡 國際貨幣基金(IMF)及得過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史帝格利茲(Joseph Stiglitz),都對冰島讚譽有加。 冰島經濟復甦的跡象還顯見於:首都雷克雅未克街上開始穿梭著嶄新的名車及休旅車,餐廳的人潮及消費額都見增加,聳立在港邊的新音樂廳(2年前還只見水泥骨架)已開始啟用,沿岸大道上許多蓋到一半的辦公大樓,底層面街前廊已可見鑲上玻璃。 冰島是由社會民主聯盟及左派綠色運動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正努力帶領該國徹底走出這場創傷,且把希望寄託於加入歐盟,甚至無懼於歐元危機,仍希望儘快轉換為使用歐元。 專家認為,當危機爆發之時擔任冰島總理的哈德(Geir Haarde )在2009年1月被迫辭職前,所率內閣已採行一些因應措施,如將該國3大民間銀行收歸國有並宣布破產、對該國民眾的存款提供擔保等,奠下該國金融及經濟能夠這麼快又站起來的基礎。 不過冰島1905年的憲法中規定,當國家面臨危機,若政治人物的作為不當或未及時有所作為,可追究其責任並定罪。哈德因而成為歐洲第1位因這場危機而將受審的政治人物,可能面臨2年的徒刑。 前總理哈德 將面臨刑責 哈德坦承,事後來看,當時的確應該採取一些不同的作為,但他自認並未犯罪,反而拯救了冰島的銀行業,而且並未用納稅人的錢來替銀行買單。 冰島的經濟與金融雖又站起來,但卻踉踉蹌蹌,主要是該國民眾普遍仍債台高築,壓抑民間的經濟活力。 危機之前,景氣好時,冰島民眾舉債購屋,更勇於拉高槓桿率,銀行又為避險而將這些房貸與通膨波動連結,以至於隨著冰島幣重貶,民眾的房貸負擔加重,而薪資所得卻未成長或甚至倒退。 在冰島某些繁榮景象的背後,仍散見金融危機的「遺害」,尤其是郊區,每隔1、2戶就有未完工的住宅,有些家庭只能住1樓,因為2樓蓋完結構體就停工了。 償債支出吃掉太多的可支配所得,意味許多民眾可能必須縮衣節食長達數十年。這降低中產階級的工作意願。即使是醫生、教師或技術性勞工,都幾乎很難提高生活水準,遑論其他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