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半畝園一】老兵養家賣最普通的家鄉味 一炮而紅屹立不搖45年

北平半畝園是老字號北方麵食館,1974年從台北仁愛路圓環邊的鐵皮屋起家。第一代老闆張敦敏是從大陸隨軍隊來台的傘兵,40歲退役結婚生子後,為給妻小一個穩定生活,與軍中同袍商量決定合夥賣最簡單的家鄉味,「沒想到一炮而紅…」至今走過45年,儼然是老台北人熟門熟路的味道。

15年前女兒張怡安與女婿徐志明從美國返台接班,不怕外人笑「留洋還不是回來賣餅!」夫妻倆帶入新思維,只願替老父扛下這塊正宗招牌。

作家舒國治在《台北小吃札記》一書寫道:「最好吃的綠豆稀飯在哪?當然在北平半畝園。」他說,到半畝園點個綠豆稀飯再配2、3道小菜,就是最內行的吃法。「可惜,後來不上涼稀飯。」大作家更愛涼的綠豆粥。

每回散步就順道進餐廳,坐在一角默默吃飯兼「審查」的半畝園老老闆張敦敏,也總要來一碗,「我們在老家的時候就天天喝碗這個!這要擱點糖才好吃!」

第二代張怡安、女婿徐志明,15年前從美國返台接班,不怕外人笑:「留洋還不是回台賣餅!」只願扛下老爸的這塊正宗招牌。
第二代張怡安、女婿徐志明,15年前從美國返台接班,不怕外人笑:「留洋還不是回台賣餅!」只願扛下老爸的這塊正宗招牌。

「現在年輕人不喜歡放糖啦,我自己就喜歡吃完牛肉餡餅再喝點無糖的綠豆粥,很解膩…」忙進忙出的女兒張怡安與夫婿徐志明是時髦的第二代接班人。張怡安對於老爸總要在綠豆稀飯加糖的老北平調調,有點不以為然。

最普通的綠豆稀飯,熬煮要適時攪拌才不會糊。「很多外省伯伯天天要來店裡吃一碗。」張怡安說。(35元/碗)
最普通的綠豆稀飯,熬煮要適時攪拌才不會糊。「很多外省伯伯天天要來店裡吃一碗。」張怡安說。(35元/碗)

光是一碗普通的綠豆稀飯,就各有各的吃法,但要在台北市找到一間有賣綠豆粥的館子卻是難上加難,「我爸那時候就覺得大多的北方小館都是賣小米粥,他就要不一樣。」

1974年北平半畝園從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的鐵皮屋起家。(張怡安提供)
1974年北平半畝園從台北市仁愛路圓環的鐵皮屋起家。(張怡安提供)

說不一樣,其實又都是最簡單的家鄉味。不只綠豆粥,半畝園最出名的還有皮薄肉多帶湯汁的牛肉餡餅及北方道地炸醬麵。「這些都是我們在老家常常吃的東西,最普通不過。」大家口中的老老闆張敦敏,今年86歲了,牙口仍好,一身瀟灑,說話謙遜但不矯情。他年少時離開北京,隨國民政府來台灣,傘兵退役後,40歲才在台灣結婚生子。

老客人見到86歲老老闆張敦敏也在店裡吃飯,開心地上前打招呼。他現在常北京、紐約、台北三處飛。這三處的半畝原都是家族經營。
老客人見到86歲老老闆張敦敏也在店裡吃飯,開心地上前打招呼。他現在常北京、紐約、台北三處飛。這三處的半畝原都是家族經營。

回憶當初開店,張敦敏說只是想給妻小一個穩定的生活。「當傘兵教官的時候,很帥啊,就交交女朋友跳跳舞。提早退役後,跟小15歲的太太結婚,心裡想要靠什麼生活呢?後來跟二個軍中的好朋友商量了一下,就來賣點家鄉味吧。沒想到一炮而紅!」


更多鏡週刊報導
【北平半畝園二】賣三樣東西天天大排長龍 兒女靠這生意出國留學
【北平半畝園三】看不下去馬英九邊吃麵邊擦汗 老店打掉重練
【北平半畝園四】老師傅刁難甩刀走人 二代菜鳥苦練擀麵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