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冰果室 走遍全台好人情

中國時報【林欣誼╱專訪】 台灣俗語「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可見古早冰果室的收入有多豐厚。雖然到了今日,如永康街冰館風光致富的例子少見,但鄉鎮間的傳統冰果室,有時賣冰兼賣肉圓熱食,吃根冰棒也附盤子,有著磁磚牆面或木窗木門,卻是許多人難忘的成長記憶。 從事唱片設計的Hally Chen(本名陳嵩嵐)花了5年走訪全台22間冰果室,完成《遙遠的冰果室》,將老店的人情細細寫來,搭配他的攝影呈現。Hally說,5年過程緩慢且不計成本,「但我不怕時間久,這就是跟老冰果室學來的!」 找老店不追逐名店 他原本從攝影角度出發,喜歡拍老冰果室的老桌椅、幾十年不變的庶民裝潢,「後來我才發現,這些老闆與客人的應對進退,才是真正的美學!」 因此,這本書不同於時下追逐名店的美食介紹,書內許多家冰果室都是未曾受訪、輾轉詢問才找到的老店。他總是先當客人,吃了幾回再慢慢取得老闆同意拍照、採訪,著重的不是「多好吃」,而是他們的故事。 保有老派餐桌規矩 例如台東正東山冰店兼賣三文治(三明治),招牌上立體字寫著「美國油條」,原來是因早期大家生活不寬裕,很多父母買不起兩塊錢的三文治,老闆就推出沒餡料的純炸麵粉團,取名「美國油條」。店家至今堅持自製所有食材,改用適合油炸的芥花油。第二代老闆承接了父親理念:「一切都是為了客人」。 佳里的美娜冰果室,每次總要將裝袋的冰品特地放在花瓷盤上才送上桌,保有老派的餐桌規矩,真材實料的冰棒只賣10幾元。老闆爽朗說:「沒關係啦,上門都是老客人,我們日子可以過就好了。」 被真誠人情所拯救 Hally不平地說,老店做生意的態度,不同於時下創業者忙著開辦連鎖加盟的,但媒體每次一報導刨冰中含大腸桿菌,就一竿子打翻所有冰店,殊不知看似潔淨的現代連鎖店用的紙杯、塑膠碗盤,卻含有更毒的原料。 他說,他走訪80多年歷史的旗山製冰廠,至今仍從古井取得無雜質的水、再以傳統滲透法過濾水質,製作出高品質冰塊,才是真正的良心店家。 59年次的Hally在1990年代唱片業黃金時期,和友人合作的工作室曾一年賺400萬元,但他卻在快節奏、失去成就感的工作中陷入低潮。踏上冰果室之旅後,他意外被老店中樸實真誠的人情「拯救」:「我找到了人生真正熱情所在,重點不在吃、不在採訪,而是和這些老闆們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