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割捨不下的甜味 張松麥芽糖

張松麥芽糖藏身桃園鬧區新民街裡,掛在牆邊的白底紅字招牌並不醒目,走近才會看見門板上方「百年歷史」的字樣。

張琮翔是老店第四代傳人,15年前長兄已歿、二哥欠債奔逃異鄉,他答應病重的父親扛下這重擔。之前他總想著要逃離,心卻像被黏稠的麥芽糖拉扯纏繞,無法狠心斷捨離。「我是靠這東西養大的,沒做好像對不起祖先。」單身的他不去想未來誰會接這間店,他只知道「我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冬日傍晚五點,古厝一隅白煙氤氳,2個直徑逾3尺的大鍋擱在紅磚砌造的灶上,鍋裡冒著白色小泡泡的黃褐色液體,是小麥草與蒸熟糯米混合發酵3小時後濾出的米汁。張琮翔觀察了一會兒,蹲下身子,將一根一根黑色的原子炭往灶膛裡送,不久水面嗶啵嗶啵沸騰起來,糯米香氣漫開。

自種麥草 冷氣房細呵護

「煮麥芽糖不用一直翻攪,最累的是顧火。」火不夠旺,水分收乾遙遙無期,添柴加炭過猛,焦了整鍋都得倒掉,中間拿捏靠的是經驗。「有時候熬到一半忘記哪個步驟,就會想到10幾歲老爸教我的時候,都會叨念『你奈ㄟ這憨,教二次教不會。』會掉眼淚耶!」張琮翔邊說邊拿起大杓子輕撈浮起的雜質,雙眼微紅,不知是因煙燻或覺得疲憊,抑或是陷入回憶難以自己。

熬煮麥芽糖須注意火候,張琮翔不時要添炭或用火鉗把炭挾出,讓火變小。
熬煮麥芽糖須注意火候,張琮翔不時要添炭或用火鉗把炭挾出,讓火變小。

「還要很久喔!」守在灶邊已經4小時,似乎還有另一個4小時要等。「這工作靠耐心,要用時間去顧。」還好這天冷空氣南下,灶腳溫度還算舒適,若是大暑時期,動輒衝破四十度的高溫,怕影響火勢,電扇也不能吹,會讓人更想罷工逃離。

屋子另一側有個裝冷氣的木板隔間,但並非張琮翔的避暑休息室,而是小麥草農場。「它怕熱,溫度要維持在22到23度。」人可以中暑,小麥草可不能種死。煮糖前4到5天撒下種子,待長到3至5公分高就能採收。

中醫渡台 靠麥芽糖生根

「我們這老房子夏熱冬冷。聽爸爸跟姑姑說,我阿祖他們以前早上出門賣麥芽糖,賣完就一路走到鶯歌看能買幾塊磚塊,再一路挑回來,慢慢自己蓋,好像大正八年(1919年)才蓋好。」歷經百年,紅磚陳舊斑駁,顏色已被刷白,而「張松麥芽糖」招牌亮度似乎也黯淡了些。

「其實我真的沒想到最後是我接。」上頭有二個哥哥的張琮翔,也是家族同輩裡最小,重擔卻落在他身上,「就是命運的安排吧!」張琮翔扯開嘴角笑了。張松是張琮翔的曾祖父,深藏在櫃子裡的殘破族譜,記錄清朝時期具中醫背景的祖先從漳州來台,輾轉落腳桃園,最後靠麥芽糖落地生根。

  1. 熬煮前4到5天得先處理特別挑選購買的小麥草種子,清洗、泡水、栽種,長到3至5公分即可收成。
    熬煮前4到5天得先處理特別挑選購買的小麥草種子,清洗、泡水、栽種,長到3至5公分即可收成。
  2. 張松麥芽糖一直以來都是使用原子炭,但長久合作的工廠已決定停產,張琮翔正急著找尋替代品。
    張松麥芽糖一直以來都是使用原子炭,但長久合作的工廠已決定停產,張琮翔正急著找尋替代品。

「我五歲就開始幫忙。」那時煮糖的是70多歲的阿嬤。小蘿蔔頭站起來還沒有灶高,能幫什麼?「以前阿嬤會把發酵完的糯米、小麥草放到袋子裡,再綁在板凳、用長棍把米汁壓出來,我們就在那邊壓。」怕我們不懂,他比手畫腳說明古早的榨汁方式。

像隻小螞蟻跟前跟後,卻少有機會能嘗到甜頭。「小時候玩到滿身大汗,會故意吹電風扇。」因為只有感冒咳嗽到不行,才能光明正大吃上幾口,享受那痛並快樂著的滿足。「我阿嬤比較勤儉。她都是用桶子裝、竹子舀,秤重賣。我會拿筷子偷挖,吃得很開心,但被抓到瞬間甜的都變苦的。」對張琮翔來說,麥芽糖不全然是甘味,總參雜著其他複雜味道,小時候是,長大亦然。

張琮翔的父親曾送麥芽糖給前總統陳水扁,後來收到感謝狀,登上新聞版面。
張琮翔的父親曾送麥芽糖給前總統陳水扁,後來收到感謝狀,登上新聞版面。

阿嬤離世後,父親接手,「其他8個兄弟姊妹沒人要接,他覺得要守著。」90年代景氣正好,不僅庶民,陳水扁、連戰、宋楚瑜等政壇要角都是客戶。「以前量很大,送貨都是騎一台小五十,前面擺著、後面綁著好幾箱。從桃園、新莊、三重,一路到南港、木柵、新店,再繞回來。」那時候他不過才16歲,騎機車都是騎身分證。當然內場也得兼顧,「我爸是一對一教學!但我覺得不會是我(接班)啦!」

為兄為父 扛債接手家業

少男時代的張琮翔愛畫畫,心裡有著設計師夢,「我想到台北念復興美工,我爸不答應。他有他的執著,我也有我的叛逆嘛!不讓我念我就不要念啊!」跑到餐廳端盤子、當學徒、在加油站打工,兜了一圈,18歲終於甘願回家,那時大哥已因意外身亡,愛玩的二哥也跑到其他縣市。

小時候父親常帶張琮翔去釣魚,現在只要有空檔,他也愛往海邊跑。
小時候父親常帶張琮翔去釣魚,現在只要有空檔,他也愛往海邊跑。

「我二哥很聰明,學東西一次就好,但愛風神(出風頭)、裝大哥。朋友一揪,他工作丟著就去喝酒,一個月5萬、9萬這樣喝耶。」兄長欠下賭債、酒債,老店招牌醒目,黑道直接找上門。「我打開門說:『來,歡迎砸店。要錢沒有,你讓我好好工作,我就有錢(還)。』他們就不敢動啊!」自嘲牙尖嘴利,但心太軟是敗筆,怕兄長被斷手斷腳,咬牙向銀行借貸,搞到背債的人變成自己。

「如果大哥還在,我現在會過得很幸福。」張琮翔淡淡地說:「我大哥是很厲害的人,人脈廣、朋友多。他又很疼我,我要什麼都盡可能地買給我。」語氣充滿懷念與崇拜,如果大哥還在,沉重的百年招牌與二哥留下的爛攤子,他就不用一個人承擔了,或許也不會因為自己蠟燭多頭燒賠掉婚姻,而怕二個孩子跟著他吃苦,監護權也給了女方。

張松麥芽糖不甜膩、不黏牙,外觀包裝相當簡單。(400元/600公克,第2罐350元)
張松麥芽糖不甜膩、不黏牙,外觀包裝相當簡單。(400元/600公克,第2罐350元)

「我爸以前常問我做這個喜不喜歡?或是對麥芽糖有什麼想法?我都說沒有。那時候還在想要不要離開到其他地方去。」即使20歲就完全接手,「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幫忙而已。」

鴕鳥心態躲了5年,父親病重住院,「那天早上我爸難得清醒,他拉著我的手說:『來!你跪ㄟ。我已經嘸寄望你阿兄,厝ㄟ工作你好好地做,伊沒法度乎你大富大貴,可是不會讓你餓到肚子。』」 張琮翔心裡有底,「就是要我接下來的意思,不接也沒辦法了。」

  1. 張松麥芽糖位於桃園鬧區的新明街上,建築古色古香。
    張松麥芽糖位於桃園鬧區的新明街上,建築古色古香。
  2. 招牌雖已經過整修,非百年前樣式,但依然很懷舊。
    招牌雖已經過整修,非百年前樣式,但依然很懷舊。

這年元宵過後沒多久,老父闔眼,張琮翔成為張松麥芽糖的第四代老闆。

「但是齁,這工作真的很累,我有跑去銀行工作。」對愛聊天、愛交朋友的他來說,信用卡業務有趣又好做,「人在外面跑,家裡有事情、有客人來還是要衝回家。講實在話,就是放不掉,捨不得。」

心像被黏稠的麥芽糖緊緊纏繞,「沒做好像對不起這個家、對不起祖先。我自己也有興趣啦,習慣了。」放不下那就好好做吧!買了塊地想遷居宜蘭建工廠,偏偏二哥又惹了事,逼得他賣地變現救兄,「我的錢都不是我花的,都是我哥幫我花的。」張琮翔無奈地下了這個結論。

力撐老店 過起斜槓人生

初期要月入10萬元沒問題,「後來民眾瘋樂透、油電雙漲、景氣變差,生意開始沒那麼好做。」扣掉每月還債,手頭拮据了些。「我跟你說,很好笑,那時候夏天生意差,我有時落跑去釣魚。大家都覺得我好像過得很爽。」

但日子哪有那麼輕鬆,過去送貨的車,現在更多時候是低潮時去看海的交通工具,「我車上永遠都在播五月天的歌。」從〈憨人〉、〈倔強〉到〈出頭天〉,是心路歷程也是自我期盼。

煮好的麥芽糖稍微放涼就得裝罐,時間久了變黏稠會不好操作。
煮好的麥芽糖稍微放涼就得裝罐,時間久了變黏稠會不好操作。

這幾年為了加快還債速度,他恢復斜槓生活。「我送過便當,也送過羊奶。」現在另一個身分是便利商店大夜班店員。工作時間都不在白天,這時段還是要留給麥芽糖。「前幾年有客人來找不到我,還以為我沒做了。」坦言偶爾不想繼續的想法還是會湧上心頭,「帳單來了、很累啊,但很多從年輕買到老的阿公、阿婆會說:『你愛好好啊做,嘸通嘸做。』就覺得要堅持下去。」

不若全盛時期一週起灶2、3次,現在他利用週休二日趕貨。像這天早上9點下班,早餐都沒吃,一踏進家門就開始處理小麥草與糯米,直到晚上9點灶膛裡僅剩零星火苗,大湯勺舀了舀,琥珀色的糖液緩慢流下,米終於轉化成麥芽糖。

獨守一味 盼未來不複雜

沒停手地忙了10個小時不過產出40罐左右,擺在架子上都是客人預訂好的。「我想事情的時候會挖一點來吃,思考怎麼把它做起來。」他拿出自己平時的存貨讓我們試試味道。扭開蓋子就聞到香氣,甚至比高溫時濃郁。用筷子使勁纏了團麥芽糖送入口,甜味不那麼明顯,但順口不粘牙。

張松麥芽糖的顧客很多都是先打電話預訂,才不會沒貨或撲空。
張松麥芽糖的顧客很多都是先打電話預訂,才不會沒貨或撲空。

問他會不會想開發更多口味或產品,張琮翔搖搖頭,「我沒那麼聰明啦,只會做一種口味,只想守著最傳統、單純的味道。」他也希望未來的人生別那麼複雜、簡單點,可以單純地做自己喜歡的麥芽糖,重新擦亮「張松麥芽糖」的招牌就好。

  1.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特別推出的「只是新民餐」,將張松麥芽糖加入紅茶裡,滋味相當特別。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特別推出的「只是新民餐」,將張松麥芽糖加入紅茶裡,滋味相當特別。
  2.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特別推出的「只是新民餐」,將張松麥芽糖加入紅茶裡,滋味相當特別。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特別推出的「只是新民餐」,將張松麥芽糖加入紅茶裡,滋味相當特別。

顧客這樣說 麥芽糖很純

蔡奕勳 只是光影獨立咖啡廳老闆

10多年前我剛開店就聽說這間四代傳承的麥芽糖老店,感覺店很神祕,老闆不說話看起來很凶。幾年前他主動來找我們聊天,才知道他其實是「地下里長」,土生土長,很了解這地方。

為了推廣桃園具有歷史文化的飲食,我們把張松麥芽糖放進紅茶裡,當時他一臉無奈說:「太浪費了吧!」他們家的麥芽糖很純,不太甜,吃過才知道原來麥香是這樣的滋味,也才懂以前吃到的都有其他成分,客人知道這麥芽糖的來歷也都會吃得特別乾淨。

張松麥芽糖

  • 地址:桃園市新民街25號

  • 電話:(03)3336437


更多鏡週刊報導
【百年好味一】熱到40℃ 小麥草吹冷氣 他連電扇都不能開
【百年好味二】騎小50衝台北送貨 正副總統都愛吃
【百年好味三】兄欠債黑道上門 他嗆:歡迎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