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生穀粒創辦人 程昀儀 用稻香說故事

工商時報【譚淑珍】 「掌生穀粒」,是一家公司的名稱,顧名思義,是與米有關。確實,「掌生穀粒」開始於一包米,而且一包新割的米,讓掌生穀粒創辦人程昀儀開始了創業之路。 所以,在「掌生穀粒」稍有名氣時,當有人對程昀儀說:「你們是賣農產品」時,她心想,米,是農產品,「應該是吧!」 當「掌生穀粒」的品牌形象建立後,又有人對她說:「你們是文創品牌」,這時,她心裡的OS是:「喔!」 最近,因為「掌生穀粒」總是以小農的獲利為優先,又被說是「社會企業」,老是被別人定義的程昀儀老實說,其實她只是從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為出發點開始的。 程昀儀會「賣」米,說來是因為她的婆婆,有一天從台東寄來的一包新割的米,那是她打出生以來,第一次吃到那麼好吃的米飯,而她以前非常、非常不喜歡吃飯。 眷村長大的她,從小吃的是戰備儲糧的米做成的飯,「都有一股陳年老味。」她也因此認為,飯的味道,就是如此,從來沒有想過,米飯,其實也有不同的風味。 這樣的發現,也讓程昀儀想要「從這裡說故事」,說一個屬於台灣歷史風格的故事,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她說,她是眷村長大的外省人,但是她的母親是台灣客家人,他先生的母親、也就是她的婆婆是台東阿美族人,公公是台灣人,「這是台灣特有的地理條件與歷史背景,是不同於華人世界的台灣風格!」 於是,程昀儀用文化來服務農業,為台灣依舊美好的事留下記憶,所以,掌生穀粒的營運定位,她說,是「出版社」,出版土地上「農業作者」的作品,農業作者只要認真的把熟悉的事務做到最好即可,她則負責採訪、編排與發行...;她也因此說,她不是用錢來做事情,而是用人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過去曾有官員以「吃掉了一條公路」形容國人的浪費,然而,「吃出一條國際航線」卻成了程昀儀的未來目標,現在品牌已經建立,今年公司進軍香港,明年則打算前進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