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追隨「怦然心動整理術」?日本收納女王麻理惠的 3 大說服技巧

影音平台 Netflix 最近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合作實境節目,播出以來,已經引起《富比世》《財星》《紐約時報》等各新聞媒體報導「麻理惠效應」(Kondo effect)。

影音平台 Netflix 最近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合作了一檔實境節目〈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節目中拜訪囤積過多物品的家庭,教他們如何收納、整理或丟棄,播出以來,已經引起《富比世》《財星》《紐約時報》等各新聞媒體報導「麻理惠效應」(Kondo effect)。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早在 2011 年就於台灣出版,2014 年則在美國出版,至今在全球翻譯成 40 種語言、賣出超過 850 萬冊。《當代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分析,近藤之所以受歡迎,除了整理課題,影片中她的說服方式也是原因之一,其中有 3 點特別值得學習:

1. 真誠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觀察近藤提出建議的方式,是真誠的展現同理與關懷。當你要對一個人公開自己的缺點或壞習慣,以聽取對方的意見時,通常會選擇能讓你感覺到「被接納」「被同理」的人。

節目其中一集裡, 一位女士提問「我的鞋子該怎麼收呢?」她沒有馬上評斷,而是說「讓我思考一下再回覆你」「我會把它當成我的功課」。 一個不關心顧客的人,是不會把問題帶回去,但她願意這樣做,並提供量身訂制的解決方案。

2. 在乎對方的情緒,不強制、不指責

與她合作拍攝收納活動的情侶或家庭,常因為房子的髒亂,長期處在衝突、高壓的情緒。影集中,她教人們處理物品時要從感謝儀式開始,引導人們藉由心態轉變,放下防衛心,喚起隱藏在物品背後的情感,再來處理物品。

雖然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強調要把某些物品捨棄,但她從不以強制、指責的方式告訴人們該怎麼做、該丟棄什麼。 在節目中,她沒有忽視人們對物品的情感,而是提供一個法則「擁有這件東西讓你怦然心動嗎?」,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物品的主人。

3. 提供立即可執行的方案,轉移改變的壓力

恐懼、壓力會激發人們「戰或逃」的想法。這時人們會無法思考,做出明智判斷,近藤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避免激起人們因整理而產生壓力。例如 給人們簡單的規則,讓人們感覺有條理可依循,自己能掌控節奏,或是直接教大家以特定的方式折疊衣物 ,而非討論「為何變得混亂」。

另一個, 近藤也擅長避開引發爭論的場景 。如果是一對夫妻,她通常會指定其中一人整理一個地方,另一個人整理另一個地方,需要一起整理的區域,她會適時介入,避免因整理時意見不合,爆發衝突。

她還會耐心地給予整理者時間,讓他們述說自己與這件物品的情感關係,像是內心對於該不該保留的矛盾,讓人們不只整理物品,也整理內心情緒。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教人們以正面、積極的心態看待整理。她教人們享受整理過程,而不是只喜歡整理後的清爽結果,才不會把整理視為一種負面的、壓力很大的苦差事。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