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的孩子不會變壞 台灣極限小熊家族永留人心

由亞洲車神廖武雄組成的極限車隊「小熊家族」在各大活動皆可看到他們精彩的表現。

選手們在場中玩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技表演,同時,熱血澎湃又幽默感十足的主持人口中也喊出難理解的詞句:“神龍擺尾”、“放手”等特技名詞。




沒錯,這就是極限選手的個人秀!無論是表演還是比賽,每位選手都極力表現自己的專項,帶有個人風格的騎乘,這就是騎車的態度!

小熊家族的魅力可說是風靡全台,他們玩得不只是極限、特技,人們看到的是使自己心驚膽跳的動作。


一位選手從高高的起跳台微站立著,擺動的雙腿帶起飛快速度滑下,再騎上一段短坡,短短時間內就噴出去甩了一圈回到地面,旁邊觀眾不是尖叫拍手就是倒抽一口氣;回神過來,選手又在對面的道具來個轉身,簡單的小輪車在他們的腳下變得乖巧易控,彷彿和選手合為一體般躍上空中。


在他們的世界,你看到的是不可能中的可能:一台車飛過躺在地面的十幾個人;人車分離停在空中好像空氣都凝結般停止在那…….他們玩得是一種態度,用一股無人能及的勁騎出自己的態度與風格,這就是「小熊家族」,這是給你不斷帶來驚喜的“玩車”。


玩特技的孩子非異類


實際接觸這群選手,你會發現他們跟你毫無距離感,不像是台下看上去那種難以接近的感覺,他們反而還多一份膽識,一種熱情,一個原則。


或許是早已習慣極限,做出非比尋常的動作對他們而言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後空翻?那其實一點也不難!」從他們口中說出這句話,你反而會覺得“更難了”。

先練好膽再上陣

為什麼後空翻並不是最困難的呢?原來這要靠你衝下去的一個勇氣。

選手直言:多衝幾次就會了,當然一開始難免會怕怕的,但你只要敢衝下去,這一輪的掌聲也是你的。




安全第一,不戴安全帽不上場

曾和小熊家族的Fixed gear選手陳聖杰以及綽號為小師傅的韓籍選手聊到:「雄哥(廖武雄)在賽前一定盯緊大家一件事:戴好安全帽再上場!」

身為極限車手,最不可大意的就是基本的安全措施,雄哥也特別要求選手注重安全觀念,畢竟做這些高難度特技動作,即使經驗再豐富的選手都要在小細節保護自己。若因為比賽而失去更多,才是最遺憾的事情。

因為愛騎車而全心投入

看著他們在場上大展神威的帥氣模樣,引起滿堂喝彩,這的確成為極限選手拿出性命,放手一搏的回饋。


無論每位選手踏入極限生活的原因是什麼,展現自我、不斷突破,甚至幽默的選手搞笑說著:因為帥!這一切最原始的核心初衷都還是簡單一句:因為我熱愛騎車。

只是,他們騎的方式和大眾不同。

極限多了份挑戰,好比每個人在生命中找到新目標一樣,一個進階動作都是選手再突破的目標;極限也需要強韌的挫折忍受度,當你跌倒後再爬起來,繼續練習,只為了熟悉新招的感覺。

陳聖杰創下紀錄:亞洲第一人以Fixed Gear後空翻


比起BMX,Fixed Gear因為死齒使翻躍的技巧更加困難,在空中無法如BMX般踩踏轉回落地前的準備姿勢,必須在落地前的時間內硬快踩回最佳位置,若無拿捏得當就會摔車。


BMX女子選手亞洲首位後空翻:小熊家族韓籍車手Mini


台灣BMX一哥李運益以速度極快卻又穩的狀況成為全場焦點




台灣BMX一哥李運益回想過去,膝蓋處韌帶斷掉後,醫生曾在開刀後囑咐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確實作好復健,但腳癢的他一心掛念騎上BMX的快感,那段離開車子的日子也漸漸帶離熟悉動作的慣性,於是他一邊復健又邊練車,終究還是提前回到車上玩極限。


極限,即使小眾卻也需要被重視!


自從雄哥在國際上為台灣闖下響噹噹的封號後,極限運動在台掀起一陣熱潮。但隨著時代演變,如同下坡車賽的宿命般,國際逐漸減少比賽項目,如今,BMX的傻勁又有誰能理解呢?


其實政府在北中南都有設置極限場地供民眾使用,如李運益及游家毓也會固定每週至台中極限運動場練車,但這樣的硬體資源卻無法被普及使用,場地需要人力資源管理,使用的人數卻是少之又少,就連維護方面也急需受重視。

若將極限場地改建成更多功能並能大眾化的使用程度,或許能讓資源更添實用性,選手也可以在觀眾掌聲外得到其他回饋,有了良好的硬體設備,選手得以利用好環境練出更好成績,在政府支持下,廠商也會看見極限運動帶來的正面影響,給予選手支持並進一步朝向國際發展,再創當年亞洲車神廖武雄的紀錄。

現在的極限,靠選手繼續維持自我熱忱,將台灣的極限運動發揚光大。


有心推廣的選手用一己之力帶動熱潮。如游家毓便在校園創辦極限運動社,帶領更多新血投入極限運動。

因為特技不單只是人們看到的表面“危險”“刺激”而已;極限選手在一次次的堅持中為自己的人生留下體悟,也更增加自我挫折忍受度。


你對極限運動認識多少?
在一個高難度的動作背後,還有更多選手的心路歷程可以分享…….

華文地區最大自行車網站單車時代:http://cyclingtime.com/tw/

專業知識、熱門產品、兩岸賽事、車隊介紹、運動美女、強打專題
盡在單車時代 http://cyclingti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