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 自強、樂群新村 玩味日式建築

中國時報【李翰╱高雄報導】 前言:眷村是台灣特定時空下的產物,當年百萬軍民自大陸轉進台灣,政府為了安頓他們,在全台找地蓋眷村,竹籬笆是眷村的代表。近年因一些文學作品及電視連續劇以眷村為主題而大受歡迎,讓一些保存尚稱良好的眷村鹹魚翻身,部分眷村子弟也發起保留眷村及其文物,讓大家重新認識眷村文化。 高雄市鼓山區的海軍「自強新村」是南部唯一不眷改的眷村;岡山區的空軍「樂群新村」則是市府唯一定為古蹟的眷村。兩眷村的房舍大部分是在台灣日治時代建築,都是日本軍人宿舍,許多房屋仍保留日式建築特色,值得品味。 自強新村完工於民國廿六年,係二次大戰日軍東海營區的士官眷舍。民國卅六、七年間,與左營日式官兵宿舍一起由國民政府接收整修,政府遷台後作為海軍軍官或有功士官房舍。 傳統日軍眷舍建築主體基座有通風孔,內有壁爐、排煙窗,疊築可穿透式半人高矮牆,種上扶桑花為綠籬美化,花木扶疏,與政府遷台後的「竹籬笆」景象相去甚遠,但隨時代變遷老舊房舍修繕的結果,景象變樣走味了。 出身自強新村的軍方、學術、文藝、媒體聞人甚多,包括前海軍總司令陳邦治、前警政署長羅張等廿、卅名將官,老牌藝人丁強、亞洲拳王張羅普等人。 海軍唯一的荷蘭裔傳奇軍官劉源桃也以自強新村為家至終老。他掌管過中山堂(軍方電影院),在左營眷村長大的三、四年級生應該都認識他,他自己兒女看電影也要排隊買票,國定假日若誰家未掛國旗,他會敲門要求掛上。 岡山區樂群新村在日治昭和時代為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群,該眷村眷戶雖同意眷改而遷移,但因社區小而美,建築有特色,前高雄縣定為古蹟,縣市合併後由高市府承接。 樂群新村有五十三戶,早年一半以上皆為將官,後來軍階從寬申請進住,該眷村有許多空戰英雄。前清大校長劉炯朗、資深詣星楊忠明出身該眷村。 樂群新村目前仍存在一間「法露雜誌社」,該雜誌社專門翻譯藏傳佛教文獻,主持翻譯的編輯曹明修之父─噶瑪蘇南嘉厝也是空軍軍官,但民國六十年代派駐東南亞時皈依在大寶法王門下,六十九年回國後,常邀仁波切來台弘法,可說是藏傳佛教在台發揚光大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