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生活習慣,微生物體和健康

【專文】​生活習慣,微生物體和健康

雖然眼睛看不到,我們毎一個人的身上充滿着微生物,分佈在身體每一個角落。它的總重量只有約2公斤,相較於人的體重約70公斤,似乎無足輕重。但是一個人身上的微生物有100 trillion細胞,是人細胞(10 trillion)的10倍;有200萬到2000萬基因,是人基因(2萬)的100倍以上。人體微生物的種類(species)以前以為是數百種,現在有人估計可能有一萬種。 人類的開始就有微生物的存在和影響,二者互相依賴,互相共存,互相貢献。我們現在身上的微生物,是經過億萬年自然選擇而形成的。 這樣說來我們算是人或是微生物體?或是由人和微生物共同組成的超生物(superorganism)? 微生物體(microbiome)是指微生物在一個地方集結所形成的小生態社區(mini-ecosystem)。人的微生物體是由共生在人體的symbiotic,commensal和pathogenic細菌(再加上fungi和viruses)所構成。分佈在較小範圍的微生物群就叫做microbiota,例如skin microbiota,oral microbiota,vaginal microbiota,gut microbiota (gut flora)。 胎兒出生前几乎是無菌狀態,經過產道時首次接受母親的微生物。剖腹生產的嬰兒接受不同的菌種。母乳也供應不同的菌種。接近土壤,動物,環境也會接受到不同的益菌種。 根据Rob Knight教授(加州大學,聖地牙哥)的說法,人的基因99.99%都相同,但是人的微生物體只有10%相同。他說要猜測一個肥胖症的人,分析這個人的基因只有60%的準確性,但是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可以有90%的準確性。移植肥胖症人的大腸微生物,可使無菌狀態長大的老鼠变成肥胖症。移植健康人的大腸微生物(大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已顯示可以治療某些疾病。可見微生物體對人的重要性。 微生物分佈於人體全身,但是以大腸最多。從那裡,它用化學傳達物質,或神經系統,影響人體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它的主要食物是人體無法消化的resistant fiber(抗性纖維)。 1.微生物體的有如下的重要功能 ・供應一個人6~10%的熱量。 ・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如acetic acids,propionic acids,butyric acids等,是大腸壁(lining)的營養物,得以限制身體發炎。 ・產生荷爾蒙,維他命(B6,Bl2,K,葉酸,等),和glutathione等物質。 ・構成 enteric neuro-system (ENS),製造全身90%的serotonin,50% 的dopamine。 ・影響肥胖症,食慾控制。 ・影響免疫系統host immune system。 ・影響新陳代謝host metabolism。 2.微生物菌種多樣性(microbiome diversity) 如果微生物體得不到適當的營養,不但會以大腸粘膜為食料,而且生存受到影響,菌種就會減少,擾亂平衡,降低其對人體的保護和對有害細菌的抵抗力。 低菌種的人可能會: ・增加脂肪(肥胖) ・提高血液中循環的胆固醇 ・提高三酸甘油脂 ・提高因素林抗性 ・提高自由脂肪酸 ・提高血液中白血球 ・降低HDL 3.影響菌種的因素 為了維持人體的健康,我們必需保護微生物體,飲食要顧及到它們的需要,尤其是澱粉纖維等物質。事實上,從20萬年前的狩臘/收集的時代,經過了l萬年前的農業革命,400年前的工業革命,和近100年的食物加工精製技術的發展,人類的飲食、生活習慣不斷地改變。例如舊石器時代的人每天攝取100g以上的纖維,但是現代美國人攝取約15-25g,比衛生當局推薦的每天35-45g(RDA)還要少。 大量使用抗生素、殺菌劑,過於清潔的環境,使人體的微生物體難於生存,菌種一直在大副地降低。抗生素,殺菌劑等物質用以治療疾病,提高公共衛生效果。但是一般社會普遍濫用,尤其是食用動物生產業者大量使用,也是微生物體銳減的一個重要原因。 4.不健康的微生物體 當微生物體受擾亂時,例如身體某部份,口腔或腸等的正常微生物生態發生不健康的改変,而導致dysbiosis(微生物體不平衡),包括lBS,SlBO,SlMO等情况,就會: ・影響營養分吸收 ・胰臟功能 ・腸漏gut permeability(leaky gut),使不當的食物漏入腸內,產生免疫作用,引起發炎。(activation of immune system,inflammation) 5.健康的微生物體 ・維持體內原有微生物的平衡: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如膳食纖維、寡糖等能夠被微生物利用而產生酸性的有机物質)可以提供最直接的能量來源,使腸道維持酸性環境,促進微生物體生長,抑制壞菌數量,維持免疫屏障不被破壤壞,對於人體的免疫机能有所助益。這類食物就叫做prebiotics(益菌生,益生素,益生元)。 ・補充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增加宿主健康效益的活微生物(益生菌),主要的菌包括乳酸菌和一些酵母菌。通常可以服用製劑,或從發酵食物,如納豆(natto)、丹貝(tempeh)、味噌、韓式泡菜(kimchi),德國酸菜(sauerkraut)…等攝取。這類食物就叫做probiotics(益生菌)。但是這種菌種無法成為永久居留的菌,所以要繼續補充。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