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男公關要叫牛郎?跟這部電影有關

今天是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一天。奇怪的是,明明牛郎在神話中是樸實的莊稼漢,與男公關、男妓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為何牛郎會成為其別稱?

 

雖然牛郎這個別稱的起源有些久遠,但據查應該源自1969年一部描寫男性性工作者的電影Midnight Cowboy。當時這部電影引發很大的轟動;而引介進台灣時,或許是當時性產業發展走在台灣前頭的日本以牛仔的形象來包裝男性性工作者,在英文中翻譯為cowboy,因此Midnight Cowboy被翻譯為「牛夜牛郎」,從此牛郎與男性性工作者有了不解之緣,延用至今。

 

《午夜牛郎》上映的60年代美國社會正處於對越戰的疑慮與困惑之中,當時很多年輕人提倡性自由、嘻皮來衝撞體制,紓解普遍瀰漫的惶惑感;而當時美國治安也很混亂,犯罪案件數量大幅上升。在這樣的年代,呈現三教九流亂象的《午夜牛郎》成為當時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佳片,許多人因此片引發共鳴。

 

為何牛郎店又叫星期五餐廳?

 

小心喔!Friday`s跟Friday是不一樣的,前者是知名的美式餐廳,後者是指「星期五餐廳」,即牛郎店的另一種稱呼。

 

牛郎店大約在民國60年代開始出現在台北市林森北路,男公關陪女性消費者唱歌跳舞,在當時十分新奇,很快引來記者報導,終為保守的執法者所不容,被勒令關店。而民國71年又有一家名為「星期五餐廳」的牛郎店開張,且聲名遠播,雖然最後也被勒令停業,但從此牛郎店也產生了「星期五餐廳」的別稱。

 

 

(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