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搭電動車獲利順風車?先了解三電鼎立

有別於過去傳統汽車的設計,電動車採取的是模組化的生產方式,這讓電動車在製造、維修與保養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也帶動許多企業切入原本相當難以導入的汽車供應鏈,積極投資相關領域;電動車顧名思義就是以「電能」作為動力,並透過「電機」馬達作為驅動的車輛,這二大系統決定了電動車商品的進場優勢,加上「電子控制」系統搭配,就成為「三電鼎立」的關鍵,不少台廠已發展出相當成績,投資人不妨研究注意,搭上這股順風車。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電動車優劣的三個關鍵,為「電池、電機與電控」。當中又以電池產業最為競爭,因為電池代表的是車輛動力來源,每一個儲能單位能量密度必須達到經濟效益,才會吸引廠商投資生產,而單位能量密度的困難處,已在近年固態電池推出後,獲得了安全性與電能倍增的解決,甚至在充電時間上更是大幅縮短,這也帶動國際汽車大廠為了掌握上游供應源,多宣示投入開發固態電池,使得這塊領域呈現爆炸性成長,這也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所比喻的「得電池者得天下」意涵。

電動車三電產業鏈及主要廠商一覽表

資料來源: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股市觀測站
資料來源: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股市觀測站

除了固態電池外,充電裝置的需求也在電動車滲透率提升下,持續蓬勃成長。特別是歐美等先進國家,配合政策作為導入誘因,吸引台灣廠商投入充電樁、充電槍、充電站繼電器、充電管理等相關產品,包括原本就專精於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2308)、光寶(2301)、康舒(6282),連接線轉作高壓充電線材的正崴(2392)、維熹(3501),系統整合的廣達(2382)與岳鼎等,都是在這波快速發展中,積極跟上腳步的領頭羊。

相較於傳統汽車以引擎作驅動,需要透過變速箱、傳動軸等,將機械力量傳送至車輪,構造會複雜許多,也會造成動能的損耗,但電動車因為使用的是電機結構,最大特色就是將馬達做在車輪上,達到獨立驅動的原理,可以簡化車輛結構與降低故障率,驅動馬達向來是台灣產業強項,包括如東元(1504)、富田電機、和大(1536)等公司,切入車用領域發展許久,近來挹注營運表現頗值得觀察。

同時,有別於引擎使用風扇散熱,與車輪相連結的電機結構更仰賴散熱,如建策(3653)、建準(2421)、元山(6275)等散熱模組廠,相對具有表現機會。

電控領域則是仰賴電子產業最擅長的資通訊(ICT)整合技術,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下,台灣走出了精細分工的零組件產業鏈,像是安全系統中的光達、盲點偵測、胎壓偵測、倒車雷達、車載鏡頭等,在國內都能找到專精的供應商;車身系統中的連接器、線束、扣件等,也不乏隱形冠軍;整個系統的整合更是由工業電腦廠商擔綱車聯網與中控介面的大任,如研華(2395)、華碩(2357)、和碩(4938)等都陸續宣示布局,鴻海(2317)更是成立MIH電動車平台,都可見電子廠商對於插旗下一個世代電子應用產品的積極態勢。

★延伸閱讀★

電動車時代來臨!投資市場新寵兒「會跑的電腦」

得電池者 為什麼得天下?

台灣新機會!童子賢:電動車產值是半導體的8倍 

轉進電動車!郭台銘的盤算是什麼?